close
在觀眾眼中,導演徐崢是一個“喜劇的精算師”,他擅長恰如其分地把握電影裡的節奏、情懷與笑點。熒幕背後,徐崢在野蠻生長的電影產業發展中試圖掌握和台中收購餐飲設備判斷資本浪潮變化的新節奏。
3月24日海南博鰲論壇上,徐崢作為知名導演、真樂道文化傳播公司(以下簡稱“真樂道”)董事長、香港上市公司歡喜傳媒執行董事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
在他看來,雖然自己身份多重——演員、導演、制片人以及投資人,但對於真樂道和歡喜傳媒,他有著近乎嚴絲合縫的投資定位。
徐崢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歡喜傳媒除瞭參與不同投資合作外,還會通過互聯網建立視頻平臺,選擇最優質也最有話題性質的電影,並涉及社交網絡,“變成互聯網、電影之間實現‘+’”。
而真樂道會投資運作相近於自身文化定位的作品。“不然的話,就算商業上比較掙錢,(真樂道)可能也不會去投,會去讓歡喜傳媒投。”徐崢說。
一直以來,“精打細算”的徐崢試圖摸索很多平衡——電影的核心表達與商業化,口碑與票房,資本逐利與內容價值觀的輸入。
但是在他看來,“各種渠道的資本進入電影產業呈現野蠻生長態勢”的同時,與440億票房神話相失衡的是,“電影產業人才孵化的機制還遠遠沒有跟上”。
註重“互聯網+電影”效應
在徐崢的印象中,自己第一次到海南博鰲是2003年,朋友介紹來旅遊。彼時,徐崢還是個“勤勤懇懇而不是特別成功”的演員,而當年的中國電影票房僅有約10億元。
13年後,中國電影市場刷新瞭票房歷史記錄,突破440億元,徐崢在博鰲作為電影行業代表出席論壇。
“因為互聯網的關系,使得電影生意的遊戲規則與以往不同瞭”,徐崢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所有資本端、資源端(互聯網)它都可以介入”。
徐崢無疑是個擅長運用互聯網資源的電影人。
在去年的電影《港囧》新聞發佈會上,徐崢模仿成喬佈斯,把電影當成科技產品做宣傳。
“(這)提供瞭一個互聯網發酵話題的機會,結果宣傳效果特別好。”徐崢認為,互聯網不僅介入前期IP發掘,在後期的營銷、宣傳、發行方面也打通瞭商業壁壘,有效而快速地抵達受眾。
而隨著《港囧》的宣傳、營銷,徐崢的真樂道開發瞭月餅、“囧”品牌等不同時期的電影衍生品。
在徐崢的設想中,真樂道的下一步是將“囧”系列整體商業開發,將品牌獨樹一幟。
徐崢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隨著下一部電影內容的確定,相關產品設計、植入也將有更多的嘗試。
從前期IP的挖掘,精準的受眾定位,到後端電影信息獲取、購票、衍生品消費,徐崢看到互聯網連接瞭每個人圍繞電影的一系列活動,他也試圖挖掘這個鏈條上更大的商業空間。
電影價值的核心是內容
去年上映的《港囧》最終票房突破16億元。而更大的輿論焦點在於,《港囧》為投資人徐崢帶來的商業效應來自背後的資本運作。
《港囧》上映前,徐崢的真樂道將這部電影47.5%的票房凈收入以1.5億元的價格轉讓給瞭香港上市公司21控股(後更名為“歡喜傳媒”),徐崢作為該公司第二大股東持有19%的股份。
對於該手法會否成為其電影未來主要的資本運作方式,徐崢對21世紀經濟報道並未正面回應。他表示,相比於真樂道,歡喜傳媒投資范圍會更廣,但“隻選擇行業內最高端的作品”。
他認為,各個產業資本投資催熱瞭電影市場,“但是這些隻是從財經架構方面說的,回過頭來,在最傳統的電影工業這端,還是需要有一種匠心”。
在資本逐利的大潮中,很多投資追求在電影市場中高效回本。兼具投資人與電影人身份的徐崢認為,這是多年電影市場上一直存在的癥結。
在他看來,從投資角度來看,發展壯大肯定是好的,但如果想真正走向國際化,就要實現價值輸出,“(先是體現)一種文明的觀念,再來體現商業價值觀,回歸內容本身”。
比如,今年的奧斯卡獲獎影片中,徐崢認為諸如《聚焦》、《大空頭》、《間諜之橋》等電影,從數據表象看,或許都不是商業化程度很高的,卻是具有人文價值的佳作。
“不見得通過數據能夠總結到什麼時候笑,什麼時候哭,但留給人們是理性的思索和回味,那是文化產品所帶來的價值。”徐崢說。
他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這也是真樂道更偏重的投資重點,劇本和題材的選擇,“在這樣的時代,我們需要講什麼樣的故事、選材是什麼樣的,都需要思考。”
徐崢認為,美國電影打通瞭全球市場,是從電影題材和形式感中找到瞭自己的表達方式。中國在故事層面可以學習和借鑒,找到中國故事,使中國觀眾完全可以理解、消化和欣賞,同時被全世界所接受的。
人才培養跟不上市場需求
一邊是互聯網資本、資源催化瞭中國電影市場進入前所未有的火熱期,另一邊是中國電影仍然需要探索更穩定、成熟的故事表達和內容核心。
這中間的鴻溝,在徐崢看來是“人才孵化的機制還遠遠沒有跟上”,“隻有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和上海戲劇學院是遠遠不能滿足我們產業化,一年400億的票房需求”。
而中國電影市場的一台中二手冰櫃買賣個現實是,越來越多的演員開始轉型做導演,實際上是情非得已之選,而相比文藝片,市場上更需要的是商業片導演。
徐崢認為,學文藝片實際上來源於我們的教育傳統,但現在我們的教育傳統已經跟不上市場的需求,市場上缺少專業拍商業電影的導演和制片人。
在博鰲分論壇“千億票房與電影產業靜悄悄的新長征”上,華誼兄弟影業CEO葉寧打瞭一個比方,“我們缺好的故事,缺好的編劇,但拿到好的故事以後約徐崢(這樣的導演)得4年以後瞭,一切都缺,這是最大的問題和挑戰。但是在好萊塢有非常專業化的編輯和人才。”
在眾多電影業內人士看來,相比於好萊塢的電影工業化,中國市場還停留在手工作坊式的階段,在人才培育方面缺乏系統培育。
徐崢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業人才不夠,會是中國電影發展不得不面臨的陣痛,“現在誰能夠把握人才培養,讓作品來說話,誰就是王。這裡面還是有很大的空間的”。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慕麗潔 王臣
責任編輯台中二手餐飲設備買賣:鐘齊鳴_NF5619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